甲状腺,这个形似蝴蝶的微小器官,虽然体积不大,却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调控着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能量平衡。然而合优投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因素的改变,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益彩明天-甲状腺疾病预防公众科普教育公益活动项目(二期),于2025年8月28日下午在大连市进行了第七场科普会议。该项目旨在加强甲状腺疾病知识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
本期项目邀请到大连市机车医院的赵爽教授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0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线下的甲状腺疾病公益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中,赵爽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常见慢性病之一——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甲状腺,人体代谢的调控中心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位于颈部前侧,喉结下方,形似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由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峡部组成。这个看似微小的器官平均重量仅约20-30克,却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调节体温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它们能够促进基础代谢率,影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还参与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此外,对骨骼生长、肌肉功能、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等都有显著作用。可以说,甲状腺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全身各系统的协调运转。
展开剩余81%当这个精密调控系统出现紊乱时,就会导致各种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甲状腺疾病的类型与症状表现
甲状腺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但大致可分为功能异常和结构异常两大类。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而结构异常则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甲亢患者常表现为代谢亢进症状:心悸、手抖、怕热多汗、体重下降、食欲增加、易激动烦躁、失眠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特征性眼部改变(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长期未控制的甲亢可导致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骨质疏松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甲亢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表现为淡漠、乏力、食欲减退等合优投资,容易漏诊或误诊。
与甲亢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甲减起病隐匿,早期症状轻微且非特异,包括乏力、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干燥、便秘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面部和四肢非凹陷性水肿(粘液性水肿)、声音嘶哑、心率减慢等症状。儿童甲减若未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导致呆小症(克汀病)。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临床非常常见,大多数结节为良性,仅约5-15%为恶性。结节较小时通常无症状,较大时可引起颈部压迫感、吞咽不适或呼吸困难。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不容忽视,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以无痛性颈部肿块就诊,晚期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甲状腺炎是一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颈部疼痛、发热和甲状腺触痛,可伴随一过性甲亢症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最终常导致永久性甲减。产后甲状腺炎是妇女产后一年内发生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表现为甲亢、甲减或两者交替出现,多数患者功能可自行恢复,但部分会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当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现代医学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多种可靠的工具和方法
甲状腺功能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主要通过血液检测来完成。常用的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原发性甲减中,TSH水平升高而FT4降低;原发性甲亢则表现为TSH抑制和FT4升高。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检测甲状腺抗体,如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TSH受体抗体(TRAb),这些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甲状腺影像学检查在结构异常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甲状腺超声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影像学方法,无辐射、成本低、可重复性好。超声可以准确评估甲状腺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以及结节的数量、大小、位置和声像图特征,还能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NAB)。对于可疑恶性结节,超声可根据结节边界、形态、回声、微钙化、血流等特征进行恶性风险分层。放射性核素扫描(如甲状腺碘131或锝99m扫描)可评估甲状腺摄碘功能和结节的功能状态,将结节分为"热结节"(高功能)、"温结节"(等功能)和"冷结节"(低功能),其中冷结节恶性风险相对较高但不特异。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做出全面评估。完善的诊断评估不仅能够明确疾病的性质,还能为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是甲状腺疾病管理的关键第一步。
筑牢甲状腺的防护网,可以这么做!
甲状腺健康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科学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已患病者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甲状腺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健康防护体系。
碘是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关键因素,合理摄入至关重要。一般成人每日碘推荐摄入量为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增加至200-250微克。居民可以通过食用碘盐(每克盐约含碘20-30微克)确保基本碘需求,同时适量摄入海带、紫菜、海鱼等富碘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人群需调整碘摄入量: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应避免过量碘摄入;甲状腺癌术后准备放射性碘治疗者需短期严格低碘饮食;而孕妇则需保证充足碘摄入以支持胎儿脑发育。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护甲状腺功能有积极意义。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保持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正常节律;适度运动可以改善代谢状态;戒烟十分重要,因为烟草中的硫氰酸盐会竞争性抑制甲状腺摄碘,且吸烟与Graves眼病发生和加重密切相关。长期精神紧张可能通过免疫机制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此学会减压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对甲状腺健康有益。
环境因素对甲状腺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多氯联苯、双酚A等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的物质。儿童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必要检查时应做好甲状腺防护。使用胺碘酮(含大量碘)、锂剂、干扰素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需监测甲状腺指标。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甲状腺异常的重要手段。建议成年人每1-2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触诊,高危人群(如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疾病史、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育龄女性等)应增加检查频率。颈部自我检查也很实用:面对镜子,头稍后仰,观察颈部有无明显肿大或不对称;吞咽时触摸甲状腺区域有无肿块;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的甲状腺健康需要特别关注。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神经智力发育,建议孕前检查甲状腺功能,孕期定期监测;老年人甲减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认为衰老表现,需提高警惕;儿童甲状腺疾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父母应关注孩子的生长曲线和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甲状腺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的预防保健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风险,即使患病也能通过规范管理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守护甲状腺健康,共筑生命质量防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革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然而,再先进的治疗也替代不了预防的价值。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关注颈间这只"蝴蝶"的健康状态,通过科学的知识和积极的行动,守护好这一调控全身代谢的"生命引擎",为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筑起坚实的防线。记住合优投资,甲状腺健康不容忽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甲状腺疾病的黄金准则。
发布于:上海市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